《力的分解》教案4
- 资源简介:
约5700字。
《力的分解》教案
从容说课
本节课承接力的合成,学习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本节教学内容包括:
(一)分力;(二)力的分解:力的分解的概念、特点、分解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本节在学习时学生难以把握的是力沿什么方向分解的问题,所以在教学时应注意对这个
问题的正确处理.
结合教材内容和特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理解力的分解和分力的概念.
2.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3.能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
4.会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作图法求分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计算分力.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如下:
在具体问题中如何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和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分解.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定位如下:
如何确定分力的方向;力的分解具有唯一性的条件.
为完成上述目标,并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采用实验观察和归纳的方法让学生实际感知力的作用效果,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确定两分力的方向,然后再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分解;同时为把握好尺度,不要求用力的分解处理静力学问题,以降低难度,便于学生掌握.
本节课的教学程序如下:
复习平行四边形定则,导人新课→实验类比,得到分力及力的分解的概念,并说明力的分解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CAl课件模拟,实验演示体会课本例题中力产生的作用效果→得到在实际情况中,常根据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变式讨论合力→定时,分力与夹角之间的变化关系并分析高大的桥要造很长的引桥的原因→最后作为力的分解的应用。讨论要使一个力的分力有唯一解的条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都是力的等效替代,满足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了解力的分解具有惟一性的条件.
3.掌握按力的效果进行力的分解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2.培养学生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渗透“等效替代”的思想.
2.渗透“对立统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
在具体问题中如何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力的和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分解.
教学难点
1.如何确定分力的方向.
2.力的分解具有惟一性的条件.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粘有海绵的木板两块、铁球一个、金属块一个、台式测力计、CAI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投影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分力的概念及力的分解的含义.
2.知道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3.理解力的分解的方法.
[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投影出示思考题]
1.什么叫力的合成?
2.如何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
3.求下列两个力的合力:
(1)F1=30 N,F2=40 N,且方向互相垂直.
(2)F1=50 N,F2=50 N,且互成120°角.
[学生活动]解答思考题
[教师抽取部分学生用做图法和解析法的求解过程并在实物投影仪上评析]
[过渡引言]
在力的合成中,我们知道:当几个力的作用效果与某个力相同时,这几个力就可以用这一个力代替,那么反过来,也可用那几个力来代替一个力的作用效果,这就是力的分解.
二、新课教学
(一)力的分解
[学生活动]回忆《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步骤.
[演示实验]
在演示板上固定一块白色的硬纸板,再在硬纸板上固定一根橡皮筋,在橡皮筋的另一端系上长短相等的几根细绳并打结,先用一个弹簧秤(力F)把结点拉到O点,再用两个弹簧秤(对应力F1和F2)互成角度地把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点.
[教师]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F1和F2的作用效果与F的作用效果相同.
[教师]能否用更多的不同的力,使它们的作用效果与F的作用效果相同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设计方案验证.
1.能.
资源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